新闻中心
服贸会上的“志愿蓝”
发布时间:2024.08.05 来源: 新闻中心

  新京报讯(记者 张璐 应悦)2020年服贸会今天(9月9日)闭幕,在这场盛会的背后,1300名志愿者协助工作人员进行服务保障工作,为参会嘉宾、媒体和观众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展示了北京志愿者的风采。

  记者从北京团市委获悉,本次服贸会志愿者大多数来源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在京27所高校及朝阳团区委,服务岗位涉及核心展区、新闻中心、媒体酒店、驻地酒店、首都机场、大兴机场等地89个岗位。

  走进服贸会新闻中心,迎面就是醒目的问询台。北京外国语大学志愿者厉芷扬站在问询台后,观察着进来的每一个人。看到来者露出有点迷茫的神色,她会主动开口询问对方的需求。

  厉芷扬是9月3日早上“上岗”的,这些天,她每天五点半起床,六点半乘校车出发。“顶着朝阳,七点到岗。”

  厉芷扬是英语学院的学生,9月5日,她的专业技能就派上了用场。当天,一位外媒记者急匆匆来到中心,想领媒体证和媒体包,但他已经错过了集中领取时间。厉芷扬马上联系相关工作人员把证件送了过来。“后来记者要去展会了解情况,我看他背着沉沉的设备,就指引他找到储物柜,协助他把行李寄存起来。”

  尽管很多记者对新闻中心已经很熟悉了,但由于发布会在新闻中心举办,总有一些第一次来的工作人员,所以咨询台的志愿者一直很忙碌。“问询、失物招领、提交采访申请……我们的岗位功能齐全。”厉芷扬说,尽管她只在新闻中心工作,但从媒体班车到展区的方方面面,她都很熟悉。“我希望做万全的准备,不想别人向我咨询时,我回答‘抱歉我不太清楚’。”

  由于一直在新闻中心值守,厉芷扬没机会去现场逛展区。“我是从新闻媒体报道中了解服贸会的,看到展区有很多黑科技和有趣的文创产品,没能现场看看当然有点遗憾,但志愿者尽职尽责做好每一件事,促进服务提升,让我觉得更有意义。”

  厉芷扬翻开文件夹,记录表上详细写明了受理咨询的姓名、问题,是否解决,如何回复等。“哪类问题问得多,我们会集中反映给组委会。比如前两天,反映交通的问题较多,组委会很快依据需求调整了部分线路,班车指示牌也更显眼。”

  新闻中心大楼外墙是玻璃的,正午时分,阳光直射进来。厉芷扬指了指自己的志愿者帽子,“有它做保护”。她说,志愿者服务组还给志愿者发了中药荷叶茶包。“工作虽然辛苦,但志愿者服务组对我们的保护很周到。”

  谈及这次服务服贸会的感受,厉芷扬说,中国在经历疫情后能举办这样大型的国际活动,让她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服贸会上有很多庞大繁杂的活动,但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这很不容易,幕后一定有很多人在默默付出。”

  每天早上7点半,郑宇明就要从学校出发,赶往服贸会现场。郑宇明今年大三,他的志愿服务岗位在户外展区。要前往机器人专区,这里是必经之路。郑宇明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为观众指引如何前往机器人专区。

  此次服贸会,机器人展区“挺火爆”,不少观众专门来看机器人。于是,“前方直走右转”就成了郑宇明这几天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每天要说上百遍,偶尔还会加一句‘就是前面那排蓝色屋顶的房子’,听起来更直观。”

  郑宇明和记者说,在正式迎接观众前,组委会专门组织志愿者到自己的岗位附近“认门”,主要是掌握路线及周边的服务设施等。有了前期准备,郑宇明在解答观众的问题时才能得心应手。最近的洗手间在哪?哪里能买水?这样的问题完全难不倒他。

  对于郑宇明来说,这次的志愿者经历并没有想象中累。“就是前几天气温比较高。前期有点晒,但后来志愿者服务组就为我们配了巨大的遮阳伞。”郑宇明说,他在这次服务中积累了经验,希望下次能作为北京冬奥会的志愿者,出现在冬奥赛场上。

  信号如何接入?Wi-Fi有密码吗?在新闻中心,94名志愿者忙里忙外,协助记者解决很多问题。志愿者张宇辰的任务有点与众不同,他不直接和“人”打交道,每隔一会儿,他就要绕着场地走几圈,挨个打开灭火器箱,把重重的灭火器提起来,查看压力表是不是正常。再上下楼梯,看看台阶黄色的警示线是否脱落开裂,防止大家走路时踩空。

  “这周围一圈灭火器,都归我‘管’。”他笑着说,虽然“巡查场馆安全设施”的工作有点枯燥,却关系着大家的安全,这个服务岗位的设置,恰恰体现着周到和细心。

  张宇辰是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生,下半年开学就要上大二了。由于疫情原因,他的寒假持续到了暑假,在家憋了大半年。得知招募志愿者的消息,他立即报了名。“终于能出来见见世面了。”

  得知服务地点新闻中心位于亚洲金融大厦时,张宇辰既兴奋又有点紧张,“我以前参加志愿服务的地点大多在地铁站,这次来到了亚投行总部所在地。”想到自己头一次在国家级大型活动中担任志愿者,他又把培训时学的商务英语拿出来复习了好几遍。“志愿者培训时还讲了急救技能、服贸相关知识,不同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我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新闻中心几乎是志愿者最早上岗的地方。9月4日晚,记者们报道开幕式盛况,原定晚上9点“下班”的张宇辰和其他志愿者坚守到半夜12点。

  9月7日是张宇辰的19岁生日,他照旧在新闻中心工作了8个小时,晚上10点才回到宿舍。能以“在服贸会做志愿者”的方式庆生,他觉得很有意义。“18岁那年的生日是在军训,同学们围了一个圈祝我生日快乐。今天我长了一岁,能做些有价值的事儿,一些新认识的志愿者朋友帮我庆生,我认为这个生日很完美。”

  “我要去开会,你看看这个会议室在哪里?”“这一个地图我能不能拿走?”引导台的张玉洁面对一波接一波的观众,就没有停下来歇歇嘴的时间。

  张玉洁所在的引导台,位于会议中心C口处。这个出入口靠近会议和论坛举办的各类会议室,所以记清会议室的位置至关重要。引导台上放着整个服贸会举办场地的地图,她能够迅速、清晰地为观众指引路线。

  还有不少观众会直接问具体的参展商在哪个展区。“比如今天下午,就有一个观众问我,华为的展区在哪里。”服贸会展区面积较大,划分的区域也多,志愿工作刚开始时,张玉洁经常要先查阅地图,才能告诉观众具体的位置。但跟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她对服贸会的展区划分越来越清楚。“现在,我可以马上告诉她,华为这次不止一个展区,室内的展区在会议中心一层,室外的还要从这个出口出去……”

  马上,张玉洁就要以一名研一新生的身份开学。这个暑假,她已经找了一份实习,这几天又来做志愿者。虽然辛苦,但她感觉自己这个暑假过得很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