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平台app官方全站app
《纪实春秋》8月12号开始播出何建明作品《爆炸现场
发布时间:2024.02.22 来源: 云开平台app官方全站app

  2015年8月12日23:30,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现场火光冲天,高数十米的灰白色蘑菇云瞬间腾起。

  一年过去了,关于那场大爆炸,消防队员和指挥官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生死?自警铃响起时,真正的火情现场如何?大爆炸前的瞬间,他们留下了怎样的对线日起,娱乐广播《纪实春秋》播出中国作协副主席、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最新作品《爆炸现场》,公开独一无二的现场记录,书写消防员的英雄与悲歌。

  无论是那些只有十七八岁的年轻消防队员,还是久经沙场的老消防警官,他们都这样告诉我:一旦接到火警,所有出警的队员,必须在一分钟内完成出警,也就是说,那一分钟内,你无论在睡觉,还是在吃饭、洗澡,即便是上厕所,你都得完成战斗前的一切准备,穿上战斗服,飞奔着登上消防车,奔赴火灾现场……一分钟,是消防队出警最长的时间。一般消防队只给50秒、55秒时间。也就是说,当突如其来的火警警铃响起的那一刻起,不管你在干什么、身在何处,你必须用短于50秒或60秒的时间,完成一系列规范动作后,带上参与消防战斗的必需装备随车出营区。这就是我们的消防队员!他们训练有素,钢铁意志,行动迅速,绝不犹豫,视死如归!英勇和牺牲,对他们而言,中间并不间隔任何距离,时刻联在一起,我因此理解了为什么天津大爆炸中我们的消防队员牺牲得那么惨烈和巨大……“8?12”大爆炸,到底是谁最早获得的火情是谁最先报的警?据天津消防总队值班室的“119”火警处电话记录,是一位市民最先拨打了电话,说是滨海新区有“油罐”爆炸了——其实是滨海新区瑞海公司的危险化学品集装箱发生了小爆炸的火情,虽说最初的小爆炸威力并不大,但它引发的火情仍然比一般的火情要大得多,于是就有市民报了警。“119”火警报警系统是个自动传输系统,还有人工值班,一旦有人报警后,值班人员就会迅速地记录下报警的内容和大致方位,随后由值班指挥员向相关消防队发出命令。“叮铃铃——!”几乎是同一时刻间,天津公安消防总队的“119”系统应天津滨海新区消防支队的请求,立即向距滨海新区最近的四个消防中队发出紧急增援的警情和命令。现代化的通讯设备给了下达紧急命令的快速性。在警铃响起的同时,每个消防中队值班室的传真机也自动地将“出警命令”同一刻传输给了消防队。当晚22时55分前,天津公安消防的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八大街消防中队、三大街消防中队、开发区特勤中队和保税区天保中队四个中队级消防队接到总队下达的出警命令。“快快!有火情,立即出发!”消防队员们无一例外地在60秒内将车开出营区,奔赴火场。快十秒八秒最好,但慢于60秒的,总队值班系统实时录像记录在案,将追究责任。这是铁的纪律!四个消防中队,距火灾发生地最近的当属八大街中队。这一夜值班的是2013年入伍的战士张梦帆。小伙子长得机灵,所以中队干部一直将他放在值班室。值班室是消防队的“指挥首脑部门”,虽然平时在中队编入“通讯班”,其实真正值班的可能就一两个人。八大街值班就张梦帆一人,他吃住在值班室。“我的腿在一次出警时受过伤,所以中队领导后来就让我守在值班室值班。”张梦帆解释道。今年中秋节那天(9月26日,距大爆炸后的一个半月后),我来到他所在的中队采访,小张领我到他当时值班的那间房子内。里面已经破碎不堪,靠窗口放着一张床,这便是张梦帆生活的主要“根据地”。床头依然保持着爆炸那一刻的原状:满床的玻璃渣和碎石块,还有断裂的钢窗条……“我们中队离爆炸现场约三里路远,当时的冲击波将我们的营房内震得七零八落,一处狼籍!”小张随后带着我看了看其他房间。那一刻,我才线”大爆炸的威力:三里路之外的消防中队营房内,所有的天花板基本上全部被掀落,玻璃窗上的玻璃所剩无几,甚至有的钢窗框都变了形。尤其令我吃惊的是中队阅览室内,十来台电脑和书架上的书,不仅撒落一地,且上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尘埃……“当时随爆炸冲击波一起袭来的啥东西都有,我正在值班室与前方战友用对讲电台联系,突然营房四周像被一股热乎乎的飓风压过来,力量大得你根本站不住,人倒了,天花板落下了,屋里所有的东西乱七八糟地被打翻了,整个房子像一只摇晃的船在海浪中飘荡……我们不知怎么回事,以为是大地震来了!”张梦帆说这话时,双眼仍然布满了恐惧。“你能回忆一下在接警的最初时的情况吗?”我想了解消防队员们在大爆炸那天自始至终的每一个细节。“好的。”张梦帆从落满尘土的“接警终端”——其实是一台自动传真机(爆炸后已经不能用了)上拿下一份当时的“接警命令单”给我看。在这份全称为“灭火求援出动命令单”上,清楚无误地写着两个时间:一是天津消防“119”接到报警的时间:“2015-08-12-22:52:18”,就是第一个报火警的时间。另一个是天津消防总队向消防灭火中队“下达命令”时间:“2015-08-12-22:54:22”。 天津消防接到火情报警后,在2分2秒钟后作出了派部队增援的命令。这时间包括了天津消防总队值班首长了解基本火情后拟定增援方案和战斗部署并下达命令的全过程。从这2分2秒钟的时间能看出,我们消防系统的战斗行动之快捷、果断,令人敬佩和感叹。在国家灭火消防最高指挥部——公安部消防局的总值班室里,指挥中心主任尹燕福指着全国灭火指挥系统大屏幕,告诉我:无论在哪个地方出现紧急火情,我们的消防指挥系统都可以在几分钟内向所在地区的消防官兵发布命令,而且这个命令一直从北京通向最基层的消防中队。也就是说,北京的警铃一按,几秒钟、几十秒钟内就可以指挥并启动一个地区、一个中队的消防力量奔赴灭火现场。“当然,出动多少兵力、增援多少力量,应该要依据真实的情况。但我们的指挥系统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是畅通无阻的。” 尹燕福说。“天津港大爆炸发生后,当我们从前方基本了解火情后,不到两三个小时内,我们就调动了河北、北京、山东等几个省市的消防兵力支援,很快基本控制了火势蔓延。但天津大爆炸来得突然,现场的火情变化在最初时完全超出了一般火情的发展,所以造成了我们消防队员自建国以来一次伤亡最严重的后果……” 尹燕福说到这里,声音有些哽咽。蘑菇云腾空而起,满天火光映红天津港区,几千辆汽车片刻间烧成铁疙瘩,数万户居民楼的门窗片甲不留……这是全中国甚至全世界人通过手机和电视视频所看到的当晚爆炸现场情景。此情此景,何等的揪心!那一刻,是天津消防队员们最为悲壮的时刻,也是所有视频上没有留下的印痕,而我的文字正是记录了他们在这一刻的所有表现:“上级的‘出警铃’响起与部队出动之间是没有间隙的,就是说,我值班室里的警铃响起,我们全中队的战斗员们就要立即投入55秒的出发前的战斗准备行动,并把消防车开出营区。这时间内我作为值班员,就是负责把上级命令中的内容交给通讯班长,再由他带着命令交给中队指挥员。具体出动多少辆战斗车、火情在哪儿,上级的‘命令单’上都有详细的文字表达。”张梦帆把“8?12”当日的“命令单”拿给我看。当时上级给予中队下达的“火情(灾害)描述”和有关要求是这样写的:需要注意的几点:请参战官兵携带必备灭火、求援器材,速到现场科学处置并及时上报情况。注意安全,做好个人防护和现场警戒。在看这份天津消防总队下达的“出警命令单”时,我脑海里闪出在大爆炸发生后的第二天、第三天里,我在北京连续参加了几个会议,碰在一起大家自然而然地议论起天津的这场火灾。虽然我不懂消防,但多少知道火情与消防队员之间的关系:对任何一个消防队员来说,只要一见火情,任务就是往火场上冲,无论火有多大、多危险,他的责任就是灭火和与火情进行殊死搏斗。不能犹豫,分秒必争。所谓的“科学”与“不科学”,在那一刻外行人和不在火场的人根本没办法比正在战斗着的消防队员们更清楚。事实上,天津大爆炸的现场情况更是如此。争论没用。原始的出警“命令单”上留下的文字可以说明,公安消防指挥员们对当时参战的一线消防队员们不仅有着非常专业的要求,而且特别强调了在灭火现场要“科学处置”、“注意安全”,尤其强调消防队员 “个人防护”。我想读者还应当需要非常留意“命令单”上另外几个字:做好“现场警戒”。这句话的意思,消防队员除了在现场要确保灭火正常进行外,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是,防止火场围观的群众发生危险和火灾的次生灾难。消防队员们每次执行任务都具有双重责任:灭火和保护群众。“牺牲了那么多可爱的战友,社会上就有人骂我们指挥不力,这是一直以来常常让我们很难过的事,我们自己又有嘴说不清。事实上,在当时的大爆炸现场,我们的消防队员们一边冒着随时牺牲的危险,一边又在不停地劝阻和驱赶许多在现场围观的群众。试想一下,若不是我们消防队员用自己的生命在保护围观的群众离火场远一点的话,大爆炸那一瞬间,大家想想还会有多少人失去生命?”天津公安消防总队政委岳喜强有点很激动地对我说。岳政委的话,让我想象着爆炸现场的一些情景:瑞海公司的院子起火初,附近的居民和路过的群众,出于好奇和关注,便纷纷朝火场四周靠近与围观,不同方向的人数绝不下几百人。11时左右,起火的瑞海公司院内外,已经聚集了相当多的消防车和消防队员。正当各路消防队员准备灭火的同时,他们的身后和四周也陆陆续续出现了慢慢的变多的围观群众。现场的消防队员和驻地跃进路派出所(港区的这个派出所与瑞海公司一路之隔)民警不停地将围观者劝阻至警戒线之外,大声喊话:“火场危险!往后撤!越远越好!”“撤!不能在这里围观!快撤!撤——”民警中领头是当晚正在所里值班的派出所教导员王万强。只见他一边在现场指挥其他民警将警戒线往外拉,一边向围观的人群不停地高喊着。当他回头看到警戒线内仍有非消防战斗员时,跑步将其拉送到警戒线外。就在他折身再次将离火场较近的那根警戒线往外拉的那一瞬间,惊天撼地的第一声大爆炸响起了……十余秒后,又一个更巨大的爆炸响起!王万强在一团火光中消失了……“我们是在8月30日那天才找到王万强同志的遗体的。”10月底的最后一天,我来到天津港公安局所在地,一位局干部告诉我:“当时我们找到万强同志时,见他的尸体已经不成样儿,半个脸没了,上半身也被啥东西给劈掉了……惨不可睹啊!”这位王万强的战友颤动着双唇回忆道:“大爆炸之后,王万强同志长期处在‘失联’状态,我们找了很久始终没发现他的影踪。火灾后的第十天,也就是8月23日那天,王万强的父亲王胜朋先生来到我们局里。他老人家见了我们领导后第一句话就说:‘领导啊,我儿子没给你们丢脸吧!’66岁的老天津港人,儿子找不着了,他却对我们说这样的话,你说让人感动还是悲伤?后来老人家一定要到派出所去,说要看看他儿子工作的地方。我们领导陪他去了跃进路派出所。干警们明白他们教导员的父亲来了,便赶紧集合迎接。老人家见了干警们后,说:万强不在了,你们还要把工作干好,我代儿子拜托了……之后,他说要到火场那边去喊喊儿子。当时,火场核心区还处在警戒状态,我们只可以陪他站在远远的立交桥上往火场那边遥望。老人家当时眼望着还在冒烟的爆炸场地,连声喊着:‘万强!爸爸来了!爸爸想带你回去!你在哪里呀——’那一刻,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跟着掉眼泪的……”